• --分享到--
    • 幸福赤峰的幸福“密钥” ——写在赤峰市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之际
      2024年01月26日 16:19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新区一景。

        民族团结课桌舞。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宣传活动。

        各族群众一起制作传统小吃。

        新年伊始,一条喜讯从北京传来,400多万赤峰儿女欢腾雀跃——

        赤峰市以富有地域特色的创建工作模式和成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是赤峰市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结晶。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近年来,赤峰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紧扣有形有感有效,全面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族情深,幸福相拥。广袤的红山大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浩荡悠长。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4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在共有家园安居乐业、繁荣发展、文明进步,谱写出一曲曲团结共进、和谐共处的盛世欢歌。今天,民族团结进步“基因”已经融入赤峰各族儿女的血脉,成为赤峰大地蓬勃发展的“密钥”。

        共有文化认同奏响民族团结“进行曲”

        翻开历史,赤峰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多个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不仅共同繁荣了中华文化,更丰润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

        曾经,“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民族团结的情谊在时间见证下历久弥坚。

        “国家的孩子”呼群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名字的含义是力量,她的蒙古族父亲说,团结就是力量之义。“我的根在草原,我会用尽一生回报哺育我的草原、养育我的父母,和家人一起尽展我们多民族家庭的和合之美。”大半生都在感受多民族大家庭的爱与暖,让呼群对于民族团结有着别样的心声。

        寒冬腊月,“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仍旧人声鼎沸、信心倍增,乡村大讲堂和温室大棚里人们摩肩接踵、讨论热烈,争相留住一室春意,用蒸蒸日上的特色产业点亮红火中国年。

        “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我自己是满族,前行有党的引领,背后有政策扶持,乡村发展越来越好,振兴雏形初现,连年增长的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18000元。”漫步于小庙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动情地说。

        赵会杰说,乡村这些年的发展持续向好,源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源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让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民族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凝聚力、内生力。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立足增进文化认同,赤峰市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宣讲全覆盖”专项行动,举办主题研讨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体验馆等教育实践基地,线上线下同频推进“民族团结+”等举措,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教育全覆盖,打造了具有赤峰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同步展开——

        由22个部门和旗县区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史料汇编·内蒙古卷》编纂工作有序开展。

        在中华民族探源、民族交流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等方面不断加强研究,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55项,举办了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推动赤峰学院与4个旗县区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4个旗县区级研究基地,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组建以赤峰学院为基础、涵盖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多个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库,在赤峰学院开办“青马·石榴籽”培训班。

        推动驻赤高校与各旗县区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切实加强中心的人才培育工作。建立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师团,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农牧民、社区居民等重点群体开发4类分众化精品课程。近年来,累计在全市开展宣讲5000余场次,覆盖各族干部群众达70多万人。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当下赤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共有价值追求奏响民族团结“奏鸣曲”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赤峰,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全市上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实抓细抓好,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切实将民族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实现共同富裕便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共有价值追求之一。

        巴林右旗作为民族地区,二十多年来,受益于国家民委定点帮扶,这里的“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合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体化发展探索出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科学化种养殖循环发展的理念,是民族团结的现实体现,满足了发展需求,兼顾了生态需要,为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干拓展了发展空间。”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木仁与一众农牧民见证着团结奋进的成果。

        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是多民族互融共居的革命老区村,为推动乡村振兴,马鞍山村先后引进优质葡萄品种进行试种,这里的酒企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0.5元的价格收购,为马鞍山村困难户直接增加收入1000元/亩,带动周边上千名村民实现增收。

        全市各旗县区的相互呼应,激荡起全市各民族团结奋进的蓬勃力量,城乡处处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景象。

        近年来,全市坚持将民族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无论是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还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是增进各族群众对“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解和践行,还是推出一系列务实的“红利包”“惠民包”,扎实的民族工作在实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多重利好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回望来时路,郁郁满芳华。“十三五”以来,赤峰市累计投入中央、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2.98亿元,聚焦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全市46.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旗县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乡村振兴心连心”活动,为1.5万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20余万农牧民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三五”期间,赤峰市通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53亿元,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6%,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99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和9.3%,助推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有精神家园奏响民族团结“交响曲”

        “我在这里看到最多的,是洋溢着幸福纯真的笑脸。”说到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路人也能从各族群众安定祥和的生活常态中得见一二。

        近年来,赤峰市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核心要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守望相助。

        “到牧区演出时,汉族队员个个都能表演蒙古族歌舞;到农区演出时,蒙古族队员唱起小戏同样信手拈来。”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们来自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但在农村牧区的舞台上,他们将乌兰牧骑“一专多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敖汉旗新南街社区,协调辖区企业为652名各族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使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针对420余名陪读母亲,持续以培训促进就业。

        红山区西城街道将辖区各族居民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收获好评无数。大家由衷评价道:“街道对我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宁城县与元宝山区和朝阳市建平县、通辽市科尔沁区达成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交流。

        “600多次的志愿服务,拉近了我们与居民间的距离。如今,我们心更近、情更亲!”在巴林左旗,“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和“民族服饰展厅”“红石榴议事厅”等主题阵地一起,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元宝山区发挥本地多民族和丰富文物资源优势,促进各民族非遗保护传承共生共融,让非遗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纽带,在有形有感有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的民族服饰展示、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技艺呈现等各类联谊活动深受各族群众欢迎,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组织开展“民族融合小课桌”等活动,各族居民用知行合一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

        “民族、民俗、民风跨区域融合流动,这些‘被看见’的传统文化和发展成果,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像石榴树一样开出团结花、结出幸福果。”林西县官地镇与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举办的共建联创活动中,牧区的牧民们向农区种植大户请教起了食用菌种植技术。

        阿鲁科尔沁旗同心汇·知青联谊驿站讲述的三个家庭、两个民族、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红山区——克什克腾旗落实‘三项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的达成,推动了教育资源、红色资源、旅游资源的深化合作,开启了两地多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赤峰市以互嵌式社会结构为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从制度、举措、效果等方面持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精心打造的“三廊三带三片区”,不仅拓宽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路径,也实现了品牌打造工作的全面提档升级。

        涓涓情意汇江海,融融春雨聚人心。赤峰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还在续写,引领的谱号是党的方向指引,跳跃的音符是爱的真心传递,连绵的谱表是人文精神的情感共鸣,弦歌不辍间还在讲述的是“一群人”到“一家人”的幸福相守。(魏那、孟静航)

        (本版图片由《赤峰日报》及赤峰市民委提供)

    • 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