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是我,身上的红色小棉袄是我刚来内蒙古时穿的。”隆冬时节,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国家的孩子”展区,赵海琴指着照片中的自己眼含泪花地说。“阿爸和额吉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源于特殊时期,跨越地域、血脉和民族的历史佳话,是党的民族政策浇灌下绚丽绽放的团结进步之花。时至今日,民族团结精神依然在苍茫草原上传承赓续。
小家和睦,大家和谐。赤峰市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坚持各项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创新模式为牵引、打造品牌为支撑、构建体系为保障,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我和你”,而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我们”。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在林西县统部镇北方活畜交易市场,一辆辆满载着牲畜的车辆来来往往,一派供销两旺的热闹景象。
“沾‘金牛带’的光,我经常把牛拉到市场里卖。这里客源多,价格公道。”来自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牧民斯钦图高兴地说。
北方活畜交易市场牛源辐射半径达500公里,远至辽宁等10个省、市、自治区。统部镇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开展全方位交流、多领域合作,探索出“牧业现代化+民族团结”发展模式,编织“金牛带”。
如今在赤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融入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改善、社会治理等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总结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赤峰经验。
——在305国道、306国道、大广高速赤峰段3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沿线,打造了临潢家园社区、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等102个精品示范点和“古韵赤峰”“红色赤峰”“生态赤峰”等6条研学精品路线。
——全市12个旗县区、30余个苏木乡镇与辽宁省建平县、通辽市科尔沁区等地结成民族团结、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共享等共建对子30余个,形成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互嵌的格局。
——发挥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的作用,组建以赤峰学院为基础,涵盖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多个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库,在赤峰学院开办青马“石榴籽”培训班,推动驻赤峰高校与各旗县区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切实加强中心人才培育工作。
——赤峰市各地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交流联谊活动和“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北京·赤峰各族青少年交流长效机制,开展线上交流活动400多次,打造示范校14所,推出“赤子心·石榴情·逐梦行”研学交流品牌,覆盖3万余名中小学生。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赤峰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赤峰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踏上新征程,赤峰市403万各族儿女将继续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坚决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携手创造新的辉煌。(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