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初冬,寒风袭来,风吹草木黄。乘车驶出乌白公路转向翁牛特旗乌白路科尔沁沙地项目重点治理区,越往深处绿意渐少,颜色越单调。放眼望去,斑驳的连绵黄沙中,成片延展的稻草网格沙障“深嵌”其中,牢牢“锁”住沙丘,部分区域已经种植的苗木迎风而立,昂首挺立在沙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之一,也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要战区之一。全旗沙化土地面积667万亩,占全市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38.3%。今年8月,在乌白路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赤峰市全面启动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场集中全旗力量、动员全民参与,坚决打赢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吹响“集结号”。
以路治沙,串起绿色廊道实现“人进沙退”
一直以来,翁牛特旗对科尔沁沙地的治理从未放松。尤其是近年来,翁牛特旗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治理思路,组织实施以防沙治沙、植树种草为主的国土绿化工程,靠着不懈的持续努力,沙地中的绿洲通过修建的公路逐渐延伸而扩展,从点到线直至连片,沙地逐渐被分割而染绿。
“通过这种‘以路治沙’模式,保障了人员和物资能够进入沙区腹地,把沙区切割成一个个治沙单元再逐步推进治理,既有效解决了沿途农牧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也通过治理项目带动了农牧民的增收。”翁牛特旗林草局副局长乌华介绍说。
乌华所指的“以路治沙”模式,是翁牛特旗根据当地实际,在多年来的治沙中不断探索实践出的成功经验。通过先后开通响道线、图哈线、乌白线等穿沙公路,茫茫沙海中修建完成的13条穿沙公路,绿随路进,形成“五横八纵”的路网格局,也串起了13条穿沙绿色廊道。沿着公路“廊道”,绿色逐步向两侧的沙地延伸扩展。如今,翁牛特旗13条穿沙公路两侧均建设有乔、灌、草相结合的阻沙防护林带,累计延伸治理沙地面积300多万亩,实现了“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根本转变。
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面积509万亩,占全旗沙地总面积的76.3%,项目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5%—15%增加到30%—70%,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在修建13条穿沙公路的基础上,又确定续建5条路线,眼前的这条公路线已经修建了近三分之二。在修路的同时,同步跟着推进固沙稻草网格沙障的铺设,先将沙丘固定,再随后跟进绿化。”乌华指着正在修建的第14号公路线介绍说。沿着新建的公路线两侧,起伏的沙丘上,已经铺设好的稻草网格沙障与路同行,延伸向远方。
据了解,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启动以来,翁牛特旗快马加鞭行动起来,开启了全民大会战,坚持全党动员、全员发动、全民动手,先后组织多次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大会战,全旗50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向沙漠集结,锁黄沙,栽新绿,铺设稻草网格沙障167万个,栽植苗木389万余株。启动秋季治沙行动,国道304线、乌白公路、阿浩线、旅游路4个主战场,开展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工程固沙等,完成沙地综合治理12.72万亩。截至目前,今年已经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27万亩。
依路致富,助力农牧民增收实现“绿富同兴”
路修通了,绿色多了,环境好了,村民的收入增多了,日子越来越好更有盼头了。乌丹镇巴彦呼交嘎查37岁的牧民额日敦巴特尔,将一切变化看在眼里,感触颇深。
在他的记忆中,一度风吹尘起黄沙漫天,尤其冬春季,遇到大风天黄沙弥漫,不仅刮得看不清,沙子打在脸上也生疼。现在,随着穿沙公路的延伸,路好走了,沿途种植的绿植多了,串联起来的“绿洲”区域越来越大了。
与之相反的是,沙尘天少了,风沙也明显小了。以前,周边牧民大多以养羊为主,养殖数量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响应号召,改变养殖结构,牧民们逐步从养羊向养牛转变。“改养牛后,养殖的数量虽然少了,但我们的经济收入反而多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小了。现在,村民‘以工代赈’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既改善了生活环境,又多了一份收入,村民们的积极性高着呢。”额日敦巴特尔说。
在乌丹镇镇长汤国明看来,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任务,如何将沙地治理与农牧民致富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绿富同兴”的新路子,是工作重心。
“我们在发动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同时,将林下产业、养殖业、光伏产业、旅游业和沙地产业结合起来全盘考虑,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参与进来,既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让生活环境好起来,也让村民切实得到实惠,生活富裕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汤国明介绍说。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如今已成为翁牛特旗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也正在扎实有序推进。按照计划,到2030年,翁牛特旗将完成沙地综合治理183.4万亩,全旗累计完成沙地治理590万亩,赤峰市两大沙地歼灭战第一战区得到基本治理,全旗综合治理率达到95%以上,努力创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