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巴林右旗昔日盐碱地 今日葵花香
      2023年10月23日 16:02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金秋十月,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盐碱地治理项目区3675亩葵花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曾经“沉睡”的土地资源如今变成了“丰产田”。

        近日,记者在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盐碱地治理项目区看到,工人们正抢抓有利时机,进行收割晾晒、分级装运等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这些优质葵花籽将被运往赤峰市葵花交易中心,然后销售到全国各地。

        “过去这里盐碱厉害,到处白花花的一片,是不毛之地,一直闲置着,现在他们清华大学团队给治理的挺好。今年葵花,一亩地收获400多斤。这以前想都不敢想!”西拉沐沦苏木胡日哈嘎查村民和平喜笑颜开的说。

        盐碱地,曾经是贫瘠的代名词。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分布着许多盐碱地,大部分裸露地面,没有植物生长,成为撂荒地,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土地盐碱化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限制了当地产业发展。这一“痛点”也同时引起了旗政府的高度重视,2020年,巴林右旗政府在西拉沐沦苏木率先引进了清华大学和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盐碱地进行试点治理。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并召开专题研讨会,最终将盐碱地项目落地。项目由清华大学和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约2.72亿元,项目治理规模3.6万亩,涉及西拉沐沦苏木益和诺尔、胡日哈等嘎查。项目分三期治理,最终可实现补充耕地面积约3.3万亩。

        但盐碱地改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始时农牧民们都抱着观望,甚至怀疑态度。

        “不是我们不相信他们。我们这这些年来了很多改良公司,最终都没有成功。我们这里盐碱地太多了,已经对盐碱地改良失去了信心。”村民张凤友说。

        “这样吧,你们选两块地,我们来给你们改,改完之后看成果。”清华大学和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总经理张景振当时跟村民们这样协商道。

        说干就干。2021年,清华大学和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达林台嘎查进行30亩盐碱地示范了试验田,通过治理后,各项盐碱指标pH值从9.5降低到8左右、盐分降低到1.1‰左右;经过优选,进行水稻种植,亩产达到500公斤,且生产的大米呈弱碱性,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见效,当年种植,且一次改良,长期有效的丰硕成果。老百姓也从开始的不相信到竖大拇指。

        2023年,进行胡日哈嘎查盐碱地治理3675亩选定葵花作为耕种作物,经过测产亩产达200公斤。盐碱地大面积改良成效显著,获得巨大成功。

        据了解,巴林右旗盐碱地改造项目不是从前简单的“灌水洗盐”治理模式,而是采用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专利和专有技术,运用基础配套、盐碱改良、地力提升和种植示范“四位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水利措施为基础、以化学综合改良为核心,以物理改良为重要措施,以生物改良为保障的综合改良技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盐分,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达到生态和经济效应双丰收。”张景振说。

        盐碱地治理是一项跨度时间长、投入资金大、意义深远的利国富民项目。目前,在当地党委和政府、自然资源局等各部门支持下,清华大学和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忙于第二批项目的前期工作,预计到2025年,将全部完成巴林右旗盐碱地项目区3.6万亩的治理任务。这对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及巴林右旗筑牢生态屏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