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红山文化考古中国项目中规划的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全面启动,旨在进一步厘清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聚落形态、功能分化及其在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此次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胡春柏、李权联合松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共同启动,这是松山区自三座店石城遗址发掘以来的第二个考古发掘项目,也是红山文化考古中国项目中规划的内蒙古区域内唯一一处发掘地点,此项目对于红山文化的梳理、研究和探索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贾笑冰以及研究员朱延平先后到位于松山区的彩陶坡遗址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彩陶坡遗址的考古发掘价值,并就如何有效开展考古工作进行指导。
据悉,彩陶坡遗址所在地人烟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为做好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松山区文体局高度重视,积极协调镇村两级全面配合发掘工作,配备专用车辆,并指派2名专业人员协助考古队做好各项工作,为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提供坚强后勤保障。
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考古钻探。专家表示,此次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可进一步证实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和意义,提高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红山元素”的认识,丰富并完善中华文明起源理论体系。